数字经济周报 | 2025年第14期
一、产业动态
1.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阿塞拜疆有关部门签署三份合作文件
2025年4月23日,在中国和阿塞拜疆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与阿塞拜疆有关部门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数字经济三份合作文件。
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阿塞拜疆副总理穆斯塔法耶夫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塞拜疆共和国政府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阿塞拜疆外交部部长巴伊拉莫夫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阿塞拜疆共和国生态与自然资源部关于绿色低碳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三是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与阿塞拜疆经济部部长贾巴罗夫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数据局和阿塞拜疆共和国经济部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来源:国家数据局)
2.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正式揭牌
4月25日上午,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在京正式揭牌,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相里斌共同揭牌并致辞。
作为国家数据局直属事业单位,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的主要职责是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首要目标,紧紧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和数据领域重点任务,深入开展数据领域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研究提出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政策建议,承担数据相关基础制度建设和重大项目论证评估,推进算力监测、运营和调度平台建设,协助推进数据集、语料库开发建设,推动搭建数据领域国际合作新平台。
(来源:国家数据局)
3.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海南召开

2025年4月21日至23日,国家数据局组织召开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现场推进会。
会议强调,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各试验区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促进流通使用为重点,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加强总体谋划,深化特色实践,因地制宜打造标志性成果。要密切联系实际,及时跟踪实践中的新问题,探索新的解决办法和推进思路。要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同,推动解决一批重点问题、建立一批制度规范、落地一批重大工程、发布一批典型案例,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要及时提炼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一地创新、全国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来源:国家数据局)
4.重庆新疆中国移动阿里云签署共同推动“疆算入渝”工程战略合作协议

4月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阿里云智能集团,签署共同推动“疆算入渝”工程战略合作协议。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表示,当前,重庆聚焦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持续提升“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能级,大力推进数字重庆建设,部署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疆算入渝”对服务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西部能源优势转化为算力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智慧重庆、数字中国研究院)
二、行业政策
1.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关于征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优秀案例的通知

4月24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发布通知,启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案例需符合《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和技术文件有关要求,适合向社会公开。案例应为具体的实践成果,建设内容具备一定技术创新性,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产业示范性。
(来源: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社)
2.十部门印发《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
4月25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近日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工作要点》部署了4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一是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包括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转型、推动基站绿色化运行、推进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制造和使用、引导数字科技领先企业零碳发展。
二是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包括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电力、采矿、冶金、石化、交通物流、建筑、城市运行、现代农业等8个领域绿色化转型以及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治理、打造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示范。
三是发挥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包括升级数字化绿色化基础设施、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创新、建设数字化绿色化产业体系、培养数字化绿色化复合人才。
四是加强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法规政策、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宣传引导。
(来源:网信中国)
3.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4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指南》提出,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目标。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应用,新增了工业软件、智能装备、制造模式等标准方向,以及轻工、化工等细分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内容。强化标准支撑引领,统筹推进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持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工作顶层设计,以高质量智能制造标准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来源:工信微报、数字中国研究院)
4.工信部等七部门:整合释放医药数据要素价值

4月24日,工信部、商务部、国家数据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七个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整合释放医药数据要素价值。形成研发、生产、临床、大健康等领域高质量数据集,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和数据要素市场试点。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要素社)
三、研究洞察
1.《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发布

4月26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开幕。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方面,2024年浙江超越广东位居榜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潜力强劲。安徽位居第三,在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当年新增创新企业数量、产业链布局情况、产业规模增长率未来预测等维度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来源:安徽省科技厅)
2.胡坚波:加快培育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产业,提升高质量数据供给能力

近日,清华数据大讲堂(第10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坚波担任主讲嘉宾。胡坚波院长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数据产业相关问题。胡院长指出,人工智能历经四次范式变革,高质量数据成为大国博弈焦点。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激烈,中国制造业优势为行业大模型发展奠定基础,而两国均处于产业第一梯队,竞争蔓延至算力、数据、算法等领域。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国家数据局推动的“1+3”政策规则体系,促进数据高效利用。
(来源:数据与治理专委会、数字中国研究院)
3.曹蓟光:大模型红利加速释放AI跨行业全场景赋能

4月24日,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曹蓟光发表文章表示,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创新方面,以DeepSeek为代表掀起技术革命,在算法、开源生态与产业融合上取得突破,推动人工智能向低成本、高性能、强推理方向发展,降低了行业应用门槛,加速了AI技术落地应用。在人工智能赋能汽车产业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成为竞争新焦点,人工智能驱动汽车产品加速智能化变革,“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功能加速研发创新。在人工智能与通信网络融合方面,二者在AI赋能网络、网络支撑AI、AI原生网络三个层面深度融合互促发展。
(来源:中国信通院、数字中国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