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周报 | 2025年第26期

一、产业动态

 1.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

      8月14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开幕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以“智竞向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的16个国家、280支参赛队伍,将在8月15日至8月17日展开包含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四大类别,26个赛项,总计487场的比拼。开幕式以运动会主题曲《智竞向未来》圆满落幕。

(来源:新闻联播、共青团中央)
 

 2.广东政数局与中国信通院召开工作交流座谈会

        8月15日,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交流座谈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天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雄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余晓晖一行,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王天广表示,下一步,双方将继续强化全方位合作,希望中国信通院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级高端专业智库的优势,在数字化领域顶层设计、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城市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研究与实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和安全合规能力建设等方面,积极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帮助完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与推进路径,助力广东政务和数据领域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广东在数字中国建设中走在前列。

(来源:广东政数)
 

 3.HTC首款AI眼镜发布,谷歌OpenAI模型都能用,36小时超长待机

       8月15日,HTC旗下品牌VIVE正式发布了AI眼镜VIVE Eagle,售价1560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730元),仅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售。国内品牌不带显示的AI眼镜价位通常在2000元左右。

       根据官网信息,VIVE Eagle可以搭载谷歌的Gemini或者OpenAI的GPT。AI功能上,VIVE Eagle支持AI实时拍照翻译、AI识物、AI记录等常见AI助手功能。Eagle主打的场景有很多都是出行相关,,核心就是“解放双手”。在当下AI眼镜突出短板续航方面,其电池容量为235mAh,据称单次充电可以持续音乐播放4.5小时或持续通话3小时左右,待机时长为36小时

(来源:智东西)
 

二、行业政策

 1.《福建省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发布

       8月14日,福建省数据管理局发布《福建省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全省数据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数据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打造5个以上数据产业集聚区、10个以上数据要素产业园,引育1000家以上数据企业。培育120个以上公共数据典型应用场景,打造10个以上国家级示范场景。

(来源:福建省发改委、数据要素社)

 

2.《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2025版)》发布

      8月13日,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江苏省商务厅、江苏省数据局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2025版)》,明确了负面清单的动态管理机制,细化了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分类分级标准,并针对医药等重点行业设置了具体的数据出境限制条款。文件强调,数据处理者需严格按照清单要求履行安全评估或备案义务,违规行为将依法追责。

(来源:江苏网信、数据要素社)

 

 3.《浙江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发布

       8月12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0部门发布《浙江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文件提到:到2027年,全面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应用基地,打造以安诊儿医疗大模型为核心的医疗智能体集群,培育50个以上高质量行业语料库和专病专科模型,突破转化10项以上医学AI核心技术,建设面向公众、医生、医院、科研、产业、政府等6大领域100个以上医疗健康重点场景

(来源: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数字经济与商业模式)


 4.《重庆市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升级发展实施方案》发布

        8月12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重庆通信管理局联合制定了《重庆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升级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要求准确把握“5G+工业互联网”在新型工业化全局中的定位和作用,围绕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升级以5G为代表的新型工业网络支撑服务能力,丰富“5G+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充分释放“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场景乘数效应,加快夯实公共服务保障,深化“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到2027年,新增建设30个市级5G工厂

(来源: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会、数字经济与商业模式)

 

三、研究洞察

 1.国内多数模型训练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已超60%

       8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介绍,在人工智能时代,Token作为处理文本的最小数据单元,如同互联网时代的“流量”。2024年初,我国日均Token的消耗量为1千亿,截至今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经突破30万亿,1年半时间增长了300多倍,反映我国人工智能应用规模的快速增长。

       刘烈宏表示,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多数模型训练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已经超过了60%,有的模型已达到80%。中文高质量数据的开发和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模型性能的快速提升。

(来源:国家数据局)
 

 2.乘“数”而上 我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

      “十四五”以来,我国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一些新的业务形态和市场主体也在悄然生长。数据产业是新兴产业也是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汇聚、计算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业态。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到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从区域看,长三角形成多层次、全链条的数据产业生态。2024年长三角数据产业规模占全国的22.6%,集聚数据企业超过10万家,是我国数据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