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浩: 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与企业异质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研究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数据科学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数字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数字人文联合研究院副院长林建浩教授在《经济研究》联合发表文章《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与企业异质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研究》。

作者及单位:

      田磊、蒲龙,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林建浩,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彭玉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持合理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持续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和不断扩大的支出规模已经压缩了政策空间,导致部分地方财政出现紧张局面。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增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能力,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如何科学评估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效果,已成为政策制定以及企业和居民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 主要内容和结论

      本文构建了一个异质性企业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能够拟合多个宏观和微观经济指标,用于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效果和优化路径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一旦经济运行由稳态转入增长承压状态,负面外生冲击会导致产品价格下跌,并提高受融资约束企业的占比,从而影响增值税税率下调、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扩张等政策的效果,削弱此类支出扩张政策的持续性。尽管如此,在外生冲击的情况下,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的扩张仍然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与此同时,下调增值税税率也能够持续拉动经济增长,只是其产出乘数已不再超过1。此外,如果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所滞后,将削弱其应有的成效;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协同配合能够显著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首次同时识别出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对积极财政政策效果所产生的价格效应和企业分布效应;二是在统一的分析框架内,对三类政策工具的产出乘数及其持续性进行了比较,并考察了政策实施时滞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影响;三是提出并构建了一个可以拟合微观和宏观数据的异质性企业DSGE模型,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量化分析工具。
 

三、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扩张有利于增进居民福利的政府消费。这里的政府消费指的是能够增进居民福利的泛民生性政府支出,此类支出既可以理解为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传统民生性支出,也可理解为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等与民众福利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支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政府在扩张传统民生性财政支出的同时,也要提供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能够激发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的公共服务,营造吸引中等收入群体的舒适消费环境,以助力消费软环境建设为抓手来提振消费,增进民众福利。

       第二,扩张能广泛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政府投资。即使考虑经济面临较大稳增长压力、政策实施时滞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具有明显正外部性、能够惠及众多个体企业生产经营并由此带动企业投资的财政支出依然能够有效刺激宏观经济。这类政府投资包括有利于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工程,跨区域、跨流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新基建投资,以及能够有效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相关财政支出。

       第三,要保持宏观税负的相对稳定。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并考虑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平衡状况,建议未来一段时间税收政策要以保持宏观税负的相对稳定为锚,优化已经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注重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基本职能的发挥。与此同时,进一步增强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公平性和法治化水平,以此来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刺激企业提升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第四,准确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时点。在经济增长承压期,相关政策部门需要更准确地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时点。要做到这一点,政策部门需要增强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感知能力,迅速地识别出负向外生冲击的种类和力度,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高效决策机制,及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第五,优化财政与货币等政策的协同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一方面,实施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债务利息成本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协同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利用好积极财政政策创造的“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时间窗口,及时高效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类结构性改革政策,持续增强微观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力,为经济长期平稳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来源:《经济研究》2025年第60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