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周报 | 2025年第17期
一、产业动态
1.OpenAI宣布在阿布扎比建全球最大AI数据中心,并考虑扩张至亚太地区
5月22日,OpenAI宣布将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建设一个超级数据中心集群,这是“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的一次重大海外扩张,也将成为目前已知全球规模最大的AI数据中心。
该AI数据中心总容量达5GW,占地约10平方英里,耗电量相当于5座核电站。该项目由OpenAI与阿联酋AI公司G42联合打造,G42还承诺对美国AI基础设施进行等额投资。此外,OpenAI正将视野拓展至亚太地区,计划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洽谈AI合作。
(来源:硬AI)
2.Anthropic首个下一代大模型Claude4问世,可连续编程7小时

5月23日凌晨,知名 AI 创业公司 Anthropic 正式推出 Claude 4 系列大模型。先期推出的型号包括 Claude Opus 4 和 Claude Sonnet 4,它们为代码生成、高级推理和 AI 智能体树立了全新标准。Anthropic 表示,Claude Opus 4 是一款全球领先的编码模型,它在复杂、长时间运行任务和智能体工作流中拥有持续的高性能。
(来源:机器之心、智东西)
3.刘烈宏赴江苏就“十五五”数字中国建设规划和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开展调研

5月21-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赴江苏省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玄武大模型工厂、江苏数据交易机构等单位,并分别就“十五五”数字中国建设规划、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召开座谈会。在“十五五”数字中国建设规划座谈会上,江苏省及部分地市数据局介绍了规划编制工作的考虑及建议。刘烈宏表示,希望江苏切实扛起经济大省落实数字中国战略任务的责任担当,在实践中努力创新探索,积极建言献策,为“十五五”数字中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贡献“江苏智慧”。
(来源:国家数据局、江苏省数据局、数据要素社)
4.15亿“江苏省数据产业基金”落地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等合作出资
5月22日,注册规模15亿元的“江苏省数据产业基金”(全称“江苏省数据产业基金(有限合伙)”)落地南京市建邺区。该企业由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有限公司、江苏省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是“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组建后首批四只省属企业产业专项基金之一。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江苏省数据集团”(持股51%)与“毅达资本系”(持股49%)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资企业。
据公开信息可查,这并不是第一支数据产业基金,2025 年 4 月 30日,前海数据产业基金正式设立。陆续这些数据产业基金的成立,标志着资本开始进场,这对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和繁荣意义重大,未来可期。
(来源:机构投资者评论、数据要素社)
5.佛山市举办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生态大会,发布55款公共数据产品

5月22日,以“数据筑基・智链千行”为主题的佛山市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举办,政、产、学、研、用各界力量齐聚一堂,共绘“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清晰蓝图,助力佛山新质生产力发展。
会上,佛山市55款公共数据产品重磅发布,覆盖城市治理、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绿色低碳等8大领域。从“城市兴趣点分析”为城市规划精准导航,到“智慧气象数据分析系统”为生产生活提前预警;从“健康银行”用医疗数据为慢病患者降低医疗费用,到“市民贷”以风控模型实现“3分钟申请、1分钟到账”的普惠金融……每一款产品,都是数据要素与AI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智链千行”的生动实践,佛山公共数据实现从“开发利用”向“价值化运营”的重要跨越。
(来源:数字佛山)
二、行业政策
1.国家医保局关于公开发布第一批智能监管“两库”规则和知识点的公告

为帮助定点医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医保基金监管规则,通过智能化方式主动合规、持续合规,实现监管关口前移,国家医保局计划分批次向定点医药机构征求智能监管知识库、规则库意见建议,并逐步向社会公布。
(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
2.公安部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央视新闻)
3.两部门关于下达第二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的通知

经过企业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下达第二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等76个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进入名单。试点项目时间为2025年4月至2027年4月,期限2年。
(来源:工信微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
三、研究洞察
1.人民日报| 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让人工智能更聪明(新视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表示,数据集的质量影响人工智能的“智商”,近期发布的深度求索系列模型训练中,大量使用了高质量推理数据集,凸显了高质量数据的重要性,“大模型与垂直领域深度融合,同样也需高质量数据集的支撑。”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行动计划,国资委发布首批30项央企行业数据集。但建设仍面临行业需求多样、标准不统一等挑战。为此,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将数据集分为“通识”“行业通识”“行业专识”三类建设标准。国家数据局副局长夏冰强调,将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完善标准体系,培育数据标注生态,以高质量数据集催化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算力算法差距缩小,数据要素正成为AI竞争的核心领域。
(来源: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社)
2.《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发展观察报告》正式发布

近日,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发展观察报告》(简称“报告”)。 报告基于全国企业招聘数据分析和深度产业观察,试图系统说明数据标注产业的发展脉络。研究重点聚焦三个方面:
首先,通过用工需求的时空变化分析产业发展动态;
其次,考察不同区域和行业的标注需求特征;
最后,深入剖析智能标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
张小劲教授强调,这种多维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全面把握产业发展规律,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上海数据交易所)